導讀三、榮耀X10 CPU性能測試:在Exynos 980、驍龍765G之上作為一代神U麒麟810在5G時代的繼任者,麒麟820擁有麒麟990同級的7nm制程,CPU部分采用1*A76 based 大核...
三、榮耀X10 CPU性能測試:在Exynos 980、驍龍765G之上 作為一代神U麒麟810在5G時代的繼任者,麒麟820擁有麒麟990同級的7nm制程,CPU部分采用1*A76 based 大核 + 3*A76 based 中核+4*A55小核,GPU部分定制Mali-G57 6核(G77同級架構)。 ——7nm制程工藝 工藝制程直接影響到性能和功耗表現,先進的工藝制程是性能體驗和能效體驗的基礎,也是廣大手機用戶的核心訴求。 2019年乃至如今2020年的絕大部分旗艦、次旗艦SoC都使用7nm制程。然而當去深究各家SoC的工藝時,會發現不同產品的7nm似乎存在些差別。 比如臺積電的N7(N7FF)應用在了驍龍855、麒麟990、蘋果A12;臺積電N7P應用在驍龍865、蘋果A13、天璣1000L;臺積電N7+應用在了麒麟990 5G;三星的7LPP應用在Exynos 9825、驍龍765G。 其中臺積電在2018年開始大規模量產7nm制程,剛剛提到的N7(或N7FF)即是最早的一批TSMC 7nm方案,采用DUV,是初代方案。2019年臺積電推出N7P,也就是第二代7nm,是N7初代方案的改良版,仍采用DUV以及一樣的的設計準則。 N7+與N7P有所不同,它開始采用EUV極紫外光刻,按照臺積電的說法,整體表現會優于N7。暫不清楚麒麟820與麒麟990同級的7nm制程具體是采用了哪種方案,應該不外乎以上列出的這四種其中之一。榮耀官方表示與8nm工藝相比,麒麟820能效高20%,晶體管密度高50%。 ——魯大師跑分 魯大師可對CPU、GPU、RAM、存儲、顯示屏五大核心硬件進行評測和跑分對比,較為適合普通用戶了解手機相關信息。 在上市前軟件未對手機做任何適配優化的前提下,打開性能模式的榮耀X10魯大師跑分成績超過了32萬分,在魯大師的評分體系當中已經小勝搭載麒麟980 SoC的機型,可見麒麟820此番為之賦予的性能實力。 ——CPU測試 在CPU的紙面參數方面,麒麟820芯片相比較上一代芯片有明顯提升,在上一代麒麟810搭載2個A76大核加6個A55小核的基礎上,麒麟820 的CPU集成了1個大核+3個中核(基于Cortex-A76開發)和4個小核(Cortex-A55)。 其中大核的主頻達到了2.36GHz(1*A76 Based @2.36GHz +3*A76 Based @2.22GHz + 4*A55 @1.84GHz)。 這種大、中、小核搭配的設計契合手機使用場景的特點,也便于榮耀X10針對不同使用場景對不同的核心進行調度優化,結合不同應用的需求靈活完成CPU資源調配,達到優化系統能耗的目的。 為了凸顯差異性,我們使用三星Exynos 980和驍龍765G的機型作為對比參考,這里也簡單介紹一下三星Exynos 980和驍龍765G的CPU規格: 先是三星Exynos 980,基于8nm工藝,采用8核CPU設計,分別兩顆Cortrex A77大核(2.2GHz)和六顆Cortex A55小核(1.8GHz)。 然后是驍龍765G,基于7nm EUV工藝,CPU方面采用Kryo475,與驍龍855相同架構,具體配置一顆2.4GHz的A76大核,一顆2.2GHz的A76中核,六顆1.8GHz的A55小核。 介紹一下,我們在測試CPU性能當中所用到的工具GeekBench,它是跨平臺的CPU性能測試工具,可精準反映設備CPU單核心、多核心性能。測試負載模擬現實生活應用設計,結果更有意義,還可衡量GPU顯卡計算性能。 單核心成績可反映CPU架構設計優劣、運行頻率的高低。多核心成績則可反映多個CPU核心同時工作時的效率高低。 GeekBench考察的是CPU單核心、多核心性能,權威性毋庸置疑。榮耀X10憑借麒麟820的智能多核心調度,在性能模式可以達到單核跑分636和多核跑分2430的成績,多線程性能有明顯改進。 按照Geekbench 5的衡量標準,榮耀X10搭載的麒麟820單核得分略低于驍龍765G,但多核得分比后者多25%。 即便面對三星Exynos 980這種用上A77核心的芯,麒麟820也無劣勢,單核得分微微少于Exynos 980,多核得分仍實現了相對前者多達33%的提升。 也就是說,根據Geekbench 5的評價體系,在體現絕對性能的單核心方面,麒麟820、驍龍765G、Exynos 980算是棋逢對手,難以拉開差距。但是到了考驗調度配合的多核心測試,麒麟820的表現要遠遠好于另外兩位。 從整體來說,就CPU方面而言,榮耀X10搭載的麒麟820憑借著多核優勢在Geekbench 5的表現要好于驍龍765G與Exynos 980。 CPU天梯榜 如果對于榮耀X10所搭載麒麟820的性能想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,也歡迎進入快科技手機CPU天梯榜進行查看和對比。目前快科技手機CPU天梯榜已經收錄了絕大多數手機CPU的標準成績,可以與本次測試的得分進行對比,或者和自已已有設備的分數進行比較,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。 四、榮耀X10 GPU性能測試:一枝獨秀的存在 GPU方面,麒麟820搭載了全新的G57 MC6架構6核GPU——Mali-G57(實際能力等同于G77)。在GFXBench的GPU 1080p曼哈頓3.0離屏測試當中,與上一代麒麟810相比,性能提升25%,同時得益于最新G57架構,麒麟820的GPU有著更高性能。 值得一提的是,Mali-G57采用了和Mali G77一樣的Valhall架構,相較于過去三年的Bifrost架構,ARM改進了圖形指令集、運算架構等。較前作G52(比如麒麟810就集成了Mali G52 MP6),G57有著1.3倍的性能,能效提升30%、性能密度提升30%、機器學習提升60%。 作為參照對比的仍然是三星Exynos 980和驍龍765G的機型。這里也簡單介紹一下驍龍765G和三星Exynos 980的GPU規格: 先是三星Exynos 980,它的GPU為ARM上一代的Mali-G76 MP5。然后是驍龍765G,圖形處理器采用Adreno 620。 簡單介紹一下GFXBench,這是跨平臺、跨API的3D基準測試軟件,可精準反映設備GPU的圖形性能。多個測試場景,可充分考察設備的OpenGL ES圖形表現,并能進行電池續航測試。 GFXBench提供了當屏(OnScreen)、離屏(OffScreen)兩種測試對比方式。當屏即以設備屏幕原生分辨率運行測試,離屏即統一到1080p分辨率,便于跨設備對比。 測試項目主要有6個:霸王龍(T-Rex)、曼哈頓3.0(Manhattan)、曼哈頓3.1(Manhattan)、賽車(Car Chase),分別對應OpenGL ES 2.0/3.0/3.1/3.1標準下的性能,另外還有新加入的阿茲特克廢墟Vulkan離屏、阿茲特克廢墟OpenGL離屏,測試壓力越來越高,結果以平均幀率(FPS)衡量。 GFXBench考量的是GPU圖形核心游戲性能。麒麟移動平臺自誕生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GPU不占上風,直到麒麟980才與驍龍845互有勝負,好在有GPU Turbo技術加持,讓其在面對大型手游時也能滿幀穩定運行。 到了麒麟820,可以發現這一局面開始大有逆轉之勢。 在以上測試子項中,最能表現GPU圖形計算能力的,就是曼哈頓(Manhattan)、霸王龍(T-Rex)以及阿茲特克廢墟測試場景。其中霸王龍測試偏向GPU紋理與填充率吞吐,曼哈頓屬于shader核心重型任務。 從快科技匯總的柱狀圖不難發現,榮耀X10的麒麟820 GPU性能方面的表現堪稱是獨占鰲頭,驍龍765G追在其后,Exynos 980則顯得稍有些力不從心。
上一頁 1 2 34 5 6 7 下一頁 閱讀全文
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